讲述一个失落的文明,某种意义上说,它就像人类历史中的一道闪电,突如其来,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。许多人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充满了疑问:一座古老的城市,突兀地从地面浮现,却又迅速消失,并且它的消失,竟然和原子弹爆炸有关,听上去简直像是天方夜谭。但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,是这座城市的规划设计,它不仅极其先进,而且在科技上几乎超越了它存在的时代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个古老文明居然在公元前4600年就具备了类似现代卫生设施的设计,难道这真的是一个穿越时代的城市吗?这个文明,的确是真实存在过的。
4000多年前,位于中国夏朝之前,甚至在五帝时期,正是这片神秘的土地上,某个文明的辉煌景象曾经震撼了那个时代。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回去,亲眼见证那个古代的城市风貌,你很难相信这竟然是古老的历史遗迹。你可以尝试想象一下印度电影《厕所英雄》里,那些让人尴尬的现代生活状态,反而会让你感慨,文明究竟是进步了,还是倒退了呢?然而,这个神秘文明却在公元前3900年戛然而止,仿佛在一瞬间,整个文明就像烟消云散一般,留给我们的是断壁残垣与无法破译的符号,成为千年未解的谜。
展开剩余83%这个失落的文明,名字叫做“死亡之丘”。听上去,是不是充满了神秘的恐怖感?然而,这并不是它的本名。关于它的真正名称,至今无人知晓,因为它的出现、消失,都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。直到1920年代,考古学家发现这片土丘,当地人曾传言,这里埋葬着大量死人,所以大家都不敢靠近。然而,随着深入的挖掘,人们震惊地发现,原来这里隐藏着一座古代城市——摩亨佐-达罗。这座城市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信德省,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遗址。摩亨佐-达罗的规模相当于今天的纽约或上海。这个文明与古埃及、两河流域、美索不达米亚并列,是公元前2600年建成的文明之一。而中国的夏朝,直到这个文明几乎灭绝时才出现,尽管这个历史时期的存在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。
在这里,不禁让人想起一点题外话:有些人总是热衷于将各个文明进行比较,声称华夏文明才是最古老、最辉煌的。但这种无意义的争论,其实充满了自卑和虚荣。从人类的起源来看,我们的祖先并非局限于中国,而是从非洲起源,逐渐扩展至古埃及、美索不达米亚等地,最终形成了全球多样化的文明。如此多的考古证据早已证明,人类文明是逐渐演化的,拼命争论先人如何伟大,不如专注于当下,发掘自己的价值。
回到摩亨佐-达罗,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,就是它的城市规划。这个古代城市呈现出规则的网格状布局,和现代城市极为相似。城市中有宽达10米的南北大道,规划科学、精致,不言而喻其时代的先进性。令人震撼的是,摩亨佐-达罗拥有700多口水井以及完善的地下污水系统,几乎每座住宅都有卫生间和浴室设施,其中甚至有的卫生间位于二楼,通过陶制管道将污水排放到地下管道系统中。这一切,几乎和我们现代的城市设计一模一样。而当今的印度,许多地方却依旧没有这种基础设施。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,或许人类的文明进步,并非一成不变。
除此之外,摩亨佐-达罗还拥有一个大型谷仓、公共浴池和两个宽敞的礼堂,令人惊讶的是,至今并未发现王宫或庙宇等宗教建筑,这让考古学家推测,摩亨佐-达罗的社会可能是一种城邦制结构,民选的官员或精英管理城市,这种设计,似乎离现代文明的理想社会更近了一些。
该遗址的大多数建筑是用烧制的红砖建造的,这些红砖规格统一,有两种尺寸,分别为28.1×13.9×6.3厘米和23.3×11.4×5.5厘米。摩亨佐-达罗不仅在建筑设计上有精确的标准化,整个古印度文明的度量衡系统也显然已经非常成熟。从出土的天平、砝码和尺子来看,早在4000多年前,这里的居民就已经拥有了统一的度量衡系统,而中国直到秦朝才完成度量衡的统一,难以想象吧?
除此之外,考古学家还在摩亨佐-达罗发现了约12000件文物,涵盖石器、陶器、青铜器、金银饰品、碧玉、雕塑、儿童玩具等多种珍贵物品。最为引人注目的,是成千上万的印章,这些印章上刻有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。这些符号至今无法破译,虽然许多人尝试对其进行翻译,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。这些符号可能并非文字,而只是某种未知的符号系统,用途至今无法解释清楚。
摩亨佐-达罗的城市面积大约为300公顷,人口估计超过40000人。自1920年发现以来,尽管进行了多次发掘,但由于风化严重,考古学家从1965年起已完全禁止再进行发掘。这意味着,摩亨佐-达罗的真正规模仍然是一个谜。2015年进行的干式取芯钻探,已经证明这个城市的规模可能比现有遗址更大。
至于摩亨佐-达罗为何会突然衰退并消失,有一种观点认为,印度河改道导致城市的水源问题,使得城市逐渐失去活力,从而被遗弃。还有人推测,这座城市可能频繁遭受洪水袭击,最终被泥沙吞噬,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尘埃。其实,这种观点可能最接近真相,和古埃及文明类似,摩亨佐-达罗的遗弃,也许只是一个历史的自然过程。
对于摩亨佐-达罗的消失,有关“核爆炸”的说法充斥着各种阴谋论,然而,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,这些所谓的证据并不成立。更有意思的是,所谓的“爆炸中心”的玻璃化物质,实际上是陶器在高温下形成的玻璃质料,并非核爆的痕迹。至于梵文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中的大爆炸,原文并没有暗示核爆,而是用比喻手法描述神灵的光辉。这一切的“核爆”猜测,不过是人们为了吸引眼球的无稽之谈。
总之,摩亨佐-达罗和它的文明,留下了无数谜团。无论是它的消失,还是它的辉煌成就,仍然是历史上无法解开的谜。然而,我们不妨把目光从这些悬疑中收回,继续珍惜和探索我们今天的文明。毕竟,未来的历史,可能比过去的任何文明更加辉煌。希望我们能从这段失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,以更加理性和积极的姿态,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